|
【模式】破解产教深度融合瓶颈,“威能工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
【moshi】2018-1-8发表: 破解产教深度融合瓶颈,“威能工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最近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文件明确,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与以往 破解产教深度融合瓶颈,“威能工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最近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文件明确,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 与以往不同,《意见》直接瞄准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瓶颈”,明确提出“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对行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在构建协同体系中的作用特别重视,保障产教融合相关方利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几大亮点举措。 让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 新出台的《意见》多处鲜明地提出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近十年来,高职院校和地方本科高校在校企结合和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些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学校的主动是不够的,产教融合要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让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 事实上,随着新一轮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服务的高要求进一步倒逼技能服务人员水平的提升。已经有一些制造业企业敏锐察觉到市场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参与技能人才培养。 在暖通行业,以德国企业威能为例。2017年8月,威能联合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zwh)、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南京启动“威能工坊”人才孵化项目,打造符合德国标准的技术安装人才培养基地。 据了解,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是由全德国所有手工业商会共同设立的一家非营利机构。它通过研发和实施职业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的方案,来推动手工业行业内的职业教育。 “威能工坊”项目中,威能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联合德国专业培训机构和中国职业学校,共同分析职业教育需求,建立教学计划大纲、编写学习教程、培训讲师和监考官等,确保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对接和落地。 “威能工坊”探索产教融合路径 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产教融合还存在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 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的问题,“威能工坊”组织德国专家作为智囊团队,考察中国五个城市、三十个安装现场和售后服务家庭,基于最新的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和中国的现场条件,最终确立以项目式教学为平台培养技术安装人才。 为了让学员接触到暖通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和作业标准,“威能工坊”邀请德国国家级技术员认证、管道及供暖技术大师认证的德国专家、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科部教研员、德国师傅证书获得者——杜渐等中德两方专家共同编写培训教材。 为防止培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威能工坊”将学校教育和现场实践结合。前期由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担钳工、管工、给排水理论、热工学基础、供热技术和管道制图等为期一个半月的教学。后期,威能发挥商业系统优势,组织学员在上海、南京、温州等地进行三个月的一线安装实训,安排安装经验丰富的师傅和学员进行一对一培养。 据了解,威能工坊的培训教室是在高校内部搭建。培训教室集合暖通行业前沿的技术和产品。这不仅便于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将作为高校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推动高校职业教育发展。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郭岩表示 ,“威能工坊”搭建了高校和企业良性互动平台,便于高校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产业最新动态和技术,有利于培养出更符合产业需求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随着《意见》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威能中国技术及培训中心总监浦?冶硎荆?威能将通过“威能工坊”培养高标准的技术安装人才,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为暖通行业人才培养提供示范。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moshi】更新:2018/1/8 12:07:38)
|